学院主页 欢迎访问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理论、实践与创新 ——案例分析环节应对策略

阅读次数:1917 发布: 学工处 发布时间:2020-08-27 13:21
[字体:  ]

理论、实践与创新 ——案例分析环节应对策略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作者简介:

崔祯浩,沈阳体育学院,信仰行路人辅导员工作室成员

案例分析的设置是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千百案例的抽象反映,往往具有高度典型化、代表性的特点,生活中的复杂案例在技能大赛作为考题出现是往往就寥寥几语,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向素质能力大赛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理论框架与工作实践;既有思维与实践创新间关系成为处理案例分析环节的关键:

(一)案例分析解答中模版化痕迹过重,要注重案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

从辅导员技能大赛的发展历程纬度来看,案例分析这一题型从无到有,题型覆盖面从单一走向丰富,考查辅导员工作领域从窄到宽,以笔者多年参加大赛以及观摩大赛经验出发,逐渐发现一个辅导员参赛选手典型的答题特点,就是案例分析解答过程中模版化痕迹越来越重,因为案例分析要求的答题时间为几分钟,备场准备的时间也是仅仅几分钟而已,短时间内对针对性很强的问题,产生理论思考,凝练合适语言,提出高效方案确实存在难度,但这也恰恰是考验辅导员综合素养的初衷所在,在比赛实践过程中,很多选手为了完成有限时间内高效准确地解答案例问题的目标,往往在案例分析比赛前做足功课,形成各类问题模版,比如:学生思想问题类模版、学生学业引导类模版、贫困学生心理辅导类模版、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类模版等,有时听完全场的所有选手解答,仿佛也就是几种类型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办法而已,很难出现创新性、独立性观点,甚至有些辅导员在准备答题模版的过程中将公务员考试“面试”过程的模版套用到辅导员案例分析中,殊不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公务员的行政化工作本身就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领域,导致一方面是案例分析的答题模版化痕迹重,另一方面又犯了混淆两种存在根本差异的工作本质错误。

(二)案例分析解答中因素分析不全面,要注重案例因素的系统性把握

现代管理学的伟大理论创新在于“三论”——“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其中系统论思想更是被广阔的人文学科理论研究所认同,进而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展开应用,系统论核心思想就是强调事物的形成与发展均是多因素协同,而不应片面强调某一种或某一类因素的决定性作用。而在辅导员大赛案例分析环节中,大量存在案例分析解答因素分析不全面,不注重案例因素的系统性把握的典型性问题。案例分析考查辅导员工作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储备,其中比重较大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辅导员参赛选手在面对一类具体的工作案例做出解答时,往往第一视角看到自己最熟悉的理论知识或实践视角,比如:这名辅导员是教育学理论背景平时做思想教育工作比较多,解答问题时候就很难剖析出案例的法理学因素;理学科背景平时主要工作从事日常管理较多的辅导员,在解答具体案例时候往往就忽略案例学生的微观心理学视角。往往出现解决案例分析时出现“盲人摸象”,“小马过河”的类似问题。

(三)案例分析解答中具体措施实效性不强,要注重案例的实践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优势在于重视实践,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认识论”出发思考辅导员技能大赛案例分析环节,无疑给我们全体参赛选手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案例分析具体题目都是来源于辅导员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真实情境,也就是“从实践中来的”。这一个案例分析的“认识论”本质属性,决定检验案例分析的解答水平高低最终的标准必须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的角度。以笔者参赛及观摩的经验来看,大量案例分析的解答过程中存在具体措施实效性不强,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或者在具体解决措施中完全是辅导员臆想出来,有时过于完美,脱离辅导员具体工作实践,有时又在理论上交织,找不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关键点。

(四)案例分析解答中工作启示不深刻,要注重案例解决的历史性与发展性

案例分析环节考查辅导员理论储备、实践能力,同时也注重案例反思与启示,大量的案例反思会形成辅导员本人的理论思考,进而指导辅导员思想教育实践,为辅导员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奠定必须的实践基础。然而在比赛环节案例分析的具体解答上,很多选手存在工作启示不深刻,寥寥几语,仿佛完成必要的案例分析模版环节而已,忽略案例解决的历史性回顾与发展性问题。

(五)案例分析解答过程中存在角色认知偏差,要体现出对学生的“爱”

案例分析环节是将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千百案例高度抽象化后放置到比赛现场,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相应解答,所以选手按照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完成“规定动作”固然重要,但无论多高的抽象案例,归根到底也是一个“教育”问题,这是所有案例分析问题的全部本质,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润物无声、风行草偃”的工作,“爱”是化解所有案例分析的根本法宝,反观大量案例分析,解答过程中存在角色认知偏差,体现对学生的“爱”明显不足,很多辅导员完全从案例的解答出发到案例的解答,笔者看到了一个个“思维敏捷”、“理论深厚”的选手,但没有看到一个个充满对学生发自内心“爱”的辅导员,缺“爱”的案例分析永远不可能是高水平的案例分析。

(六)案例分析解答过程中思维定势明显,创造性不足,要体现出个性化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成绩就在平均值之下。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它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案例分析作答中习惯型思维定势。也称经验型思维定势,它是指人们不自觉地用某种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已经变化的问题。纵观辅导员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多数为工作时间较长具备丰富经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真因为这些辅导员常年工作在思想政治一线,很多方法还是“老带新”传承下来的,这些经验很多固然重要,但有时在案例作答和工作实践中,它会削弱大脑的想象力,导致辅导员工作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辅导员的创新思维,对案例分析的创造性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辩证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在创新的实践中形成理论积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上一条: 让厉行节约成为校园风尚
下一条:下一条: 论辅导员案例分析的“五回到”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职教园区元培路(新区)邮编:235000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