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
西柏坡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由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两个务必”发展而来)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于太行山中的河北省平山县。自1948年5月至次年3月间,这里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大决战期间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西柏坡原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距平山县城80余公里,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有100多户人家,群山环绕,河两岸滩地肥沃,稻麦两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48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在全国胜利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于5月26日到达西柏坡。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齐集于此。
西柏坡原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建立了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于1949年3月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时期,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是
即将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以建立新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是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在纪念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60周年之际,深刻认识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对于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既是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对全党的告诫,又是由党所领导的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党即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历史课题所决定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两个务必”,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从而成为西柏坡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特别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当革命胜利即将到来时,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不仅表现在革命战争中,而且表现在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他号召全党要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会一切不懂的东西,并激励全党克服困难,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国家而付出艰辛与努力。也就是要用事实回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谓的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的预言。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是长期以来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在西柏坡时期的继续与发展。西柏坡时期,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时期之一。党在西柏坡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广大贫苦农民,团结了倾向革命的广大知识分子、工商业人士、民主人士等。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发扬党内民主的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的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精神。这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王聚英 尤秀斌)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国革命史的宏大叙事,在一个小山村里谱写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宏伟乐章。
村边的空地上,议定出改变两千多年土地制度的纲领;静寂的农居里,指挥过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决战;简陋的伙房中,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历久弥新的思想。
西柏坡——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普通村庄,60年前,成为中国历史巨大转折中的枢纽。一群衣着朴素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创出翻天覆地、沧桑巨变的辉煌伟业,从这里走向了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60年来,在革命前辈的精神鼓励下,西柏坡人克服了兴修水库、举村迁移带来的种种困难,逐步走上富裕路。以“两个务必”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如黄钟大吕般地在太行深处回响,已成为当地人不变的精神支柱,也吸引着后来者来这里继承革命传统,汲取精神力量。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
西柏坡地处太行东麓、滹沱河畔,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这个据传始建于唐代的古老山村,60多年前因为一群中国共产党人的到来而名垂史册。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的前敌委员会和刘少奇、朱德等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5月,中央工委来到平山县(时称建屏县),确定工委驻地西柏坡为中心。1948年5月,毛泽东等来到西柏坡,和中央工委会合,西柏坡由此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直到次年3月离开赴京。
西柏坡纪念馆馆长王荣丽说,中央在西柏坡的时间相对于整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来说,是短暂的,但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内涵,党中央在这里先后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发行人民币、召开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建立华北人民政府、指挥三大战役、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这为建立新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西柏坡就这样成为中国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在村边一块空地上1947年7月到9月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讨论通过了在中国土地制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是建筑面积不足70平方米的五间小平房,在这里指挥了惊天动地的三大战役,将革命旗帜插向全中国。当时条件艰苦,工作人员为节省铅笔,在地图上用大头针别住红蓝毛来表示敌我作战区域,休息时就在地上铺上麦秸和苇席。1975年,在淮海战役被俘的国民党将领黄维特赦后来到西柏坡,看到军委作战室的情况,感慨地说:国民党当败。
在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里,1949年3月5日到13日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这个面积112平方米的会场上,毛泽东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胜利的各项方针,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他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咱们是西柏坡人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西柏坡也经历了自己的沧桑变化。
1958年,为了根治水患,政府决定修建岗南水库。西柏坡人顾不上自己的房屋,却将“中央旧址”的房梁、门槛一根都不少地拆下并运到山上,再建“中央旧址”。搬迁到山上后,全镇16个村全部人均不到三分地,但是西柏坡人没有丝毫怨言,在山坡上艰苦地造地,西柏坡镇副镇长王平东说:“当时每个男人的肩头都是破的”。
1997年,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决定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为此,著名评剧演员袁淑梅等主创人员多次到西柏坡深入生活。大型评剧现代戏《西柏坡》荣获2003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经过多年潜心创作的评剧电影《西柏坡》也于今年1月拍摄完成,并将在今年国庆前首映。袁淑梅说,评剧电影《西柏坡》是为河北乃至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准备的一本特殊形式的“教科书”,它充分表现出西柏坡干部群众顾大局、舍家园,重建中央旧址、重建家园的壮举,弘扬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如今,岗南水库已被确定为石家庄市饮用水源地和北京市的备用水源地,为保护水源,西柏坡镇禁止网箱养鱼,禁用化肥,停办工业企业。西柏坡人不等不靠,依托革命圣地的优势,艰苦奋斗发展旅游业。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闫建良说,现在村里有78户,210人,只有78亩山地,如果单靠打粮,肯定不够吃。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下,村民们依靠开家庭旅馆、小饭店,卖纪念品,纷纷住进了新房。当记者来到位于中共中央旧址旁的一个三层家庭旅馆前时,74岁的韩花珍对记者说,20多年前,她用家里的一只大公鸡换来两元八角钱做本钱,在旧址附近置办起一个简陋的茶水摊向游客卖茶水,靠着吃苦耐劳积累起的一点一滴,她又办起了农家饭店,于2002年投资数十万元盖起了这栋上千平方米的家庭旅馆。
在西柏坡岗南水库的堤岸上,64岁的驾船人闫清海说,自己开了几十年船,向来是游客要到什么地方,他就拉到什么地方,从不投机取巧,因为“在这儿做买卖,特别要讲良心。中国人都知道有个西柏坡,不管干什么事,心里得牢记‘咱们是西柏坡人’,因为毛主席在这住过,得爱护西柏坡这个形象。”
“两个务必”历久弥新
湖光山色相映的西柏坡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革命旧址和展览,西柏坡纪念馆影视厅主任范美平是西柏坡纪念馆的第一批讲解员,在她办公室的橱柜里,摆放着被她视作“红色精神感召印记”的厚厚一摞《观众留言簿》。“在这留言的不仅仅是老同志、老党员,全国各地社会各个阶层的都有。我都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对艰苦朴素和红色精神会有这么深刻的理解。”她给记者翻看了北京市育英学校一位高一学生的留言:“骄傲足以毁掉一个天才,过分耽于物质享受会使人丧失信念。西柏坡,让我找到了一生的精神支柱。”
西柏坡纪念馆馆长王荣丽说,“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绩越大,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骄傲,不能懈怠,不能停滞,要满怀信心的克服新的困难,迎接新的挑战。西柏坡精神无疑为鼓舞中国人民继往开来、拼搏进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2007年成为石家庄市17个农村县(市)中首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县。平山县县委书记王俊英说,面对成绩,平山县委组织四大班子重温“两个务必”,对县情进行冷静分析后认识到:全县财力增加了,但是农民人均收入还很低,整个经济结构单一。县委提出,在成绩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旅游业。他们还提出“宁可政府过紧日子,也不让群众过苦日子。”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属应拆除的危楼,县里原计划盖新大楼,图纸都画好了,也准备出上亿元的资金。在艰苦奋斗的精神指导下,他们决定不再建设新楼,而将资金用在支持“三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