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欢迎访问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中国精神之十六北大荒精神

阅读次数:2396 发布: 学工处 发布时间:2021-04-28 14:18
[字体:  ]

image.png

中国精神

北大荒精神

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

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勇于开拓精神

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image.png

 打开祖国的地图,鸡冠状东部的顶点,就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处的抚远三角洲。那密密的小横线图标表明这里是一片低湿沼泽区,神奇的漂垡甸构成了难以愈越的天然屏障,因此,除边缘的少数地区外,直至60年代初期,一万平方公里的荒原依然在这里沉睡。

  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派农业部秘书丰年同志到嫩江县创办鹤山农场。先遣人员只有9人,在茫茫的雪原上,他们架起了第一顶帐篷,迎接北大荒的暴风雪。

  3月3日,9个人举行了建场典礼,对空鸣枪3声,作为庆贺的礼炮,9个人把9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此,荒原上响起了春天的歌声。在单薄的帐篷里,他们穿着棉衣睡觉,化着雪水做饭。后来雪化尽了,他们就找到一口日本开拓团遗弃的破土井取水,那水气味难闻,后来发现井里有两具尸体和几支破枪。但那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将尸体捞出继续食用这口井的水,直到一个月后打出新井为止。就是这样,他们当年开荒29245亩。

  艰苦的居住环境固然使人难以忍受,但闭塞的交通和几乎是空白的医疗条件更令人忧虑。

  1958年4月10日,八五三农场五分场三队的一位女同志患阑尾炎,8名战士轮流抬着担架,穿越漂垡甸送往100公里外的职工医院。中午时分赶到七里沁河畔解冻的河水冲垮了原有的简易小桥,河宽300米,没有渡河工具,没有办法,担架只好抬回。卫生员廖先成和另一名战士脱掉棉衣游过冰水河到分场寻找药品,下午两点赶到分场部拿到仅有的3支青霉素,顾不上吃饭就往回赶,中途被3头黑熊拦住了去路,在绕道而行中迷失了方向,只好露宿在沼泽地,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赶回到连队,靠这3支药救活了战友的命!如今,七里沁河上已架起了钢筋水泥大桥,河边已建起了一个新的农场。当年的卫生员廖先成如今成了拥有较先进技术设备和医疗手段的职工医院的院长。

  1969年5月,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兵团战士勇敢地向荒原宣战。开始修筑由富锦县二龙山镇至抚远县的“二抚公路”。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在全长235公里的路段中有140公里,是重沼泽区,两侧根本无法取土,许多路段先用原木铺、树柴垫、再填草垡和土,最后用公路的起点和终点的两处石场开采的变质岩运到中心段铺路6800多名兵团战士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整整奋战了7个月,到11月终于实现全线通车。

说明:

  一个月后,依托“二抚公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了第六师。4万多名知识青年,在现役的解放军干部指挥下,在老转业军人的带动下,以豪迈的革命精神,向抚远荒原英勇进军,掀起了三江平原开发的又一个新高潮。知识青年们像当年的老转业官兵一样,在冰天雪地里搭起了帐篷,燃起了炊烟。二十七团开荒营的知识青年们为了抢时间,昼夜奋战,晚间开荒看不清堑沟,知青们就把手电绑在木棍上,几十米一个,站成一排,用人作路标。经过艰苦奋斗,六师先后扩建了4个农场,新建了7个农场、297个生产队,5年内开荒324万亩,一批“前”字头的农场,如前进、前锋、前哨等巍然屹立于祖国东部边境的最前沿!

  由北京青年组成的新中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他们的经历也是曲折的。第一个垦荒点因土地面积不大,没有大的发展前途因此被放弃;第二个垦荒点建在萝北县西南的北山下,但这里交通不便东面是低洼河套,一到雨季,河水上涨,道路中断,人困山中难以作为,另外这里水质不好,打30米深的井水仍是又黄又苦,特别是这里的山水成灾,土地常常是春不能种,秋不能收。怎么办?唯一的选择只有再次放弃!200多人在这里整整奋战了一年!他们完全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在这里建起了7栋住房,1个大食堂,1个马棚,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开荒千亩,生产出粮食14万公斤上交国家7.4万公斤,收入1.5万元。低头山上,他们的伙伴麻友不幸被雷电击中,埋在了这块土地上,而如今,要让他们把自己付出的劳动血汗白白扔掉,这简直是太残酷了!许多青年哭了。但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为了明天更广阔的事业,青年们最后统一了思想,要第三次创业!他们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认真地进行了勘察,终于在1957年建起了第三个新居,它坐落在凤鸣河与鸭蛋河之间的一座小山下,景色秀丽土质肥沃。青年们再次投入火热的激情,当年便建起10栋住房,1栋大宿舍、食堂、马棚、猪舍等。建筑面积达2280平方米,这就是如今的北京庄。

 北大荒精神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事业、特定的群体、特定的时代形成的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精神成果,它既有民族精神的深远基础,又凝结着新时代的活力,反映了北大荒人的群体风采,其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北大荒精神的基本特征。

  --历史的继承性。北大荒精神是拓荒者的各种思想、品质、作风,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南泥湾精神是其形成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成其基本内核,我国知识分子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新中国青年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风貌是其重要内容。

  第一个踏上荒原的是人民解放军战士,第一批开赴北大荒的是人民军队,从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的诞生,到北大荒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复转官兵始终是发展农垦事业的中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垦区开发建设的14万复转官兵中,早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有6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有20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有1.6万余人,抗美援朝时期参加革命的有5.3万余人。

  这是一支有崇高革命信仰、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的军队。这是一支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经历过战火考验、不怕死、不怕苦、勇往直前的军队。整体的铁的纪律和个体的主动献身精神,为北大荒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

  南泥湾精神是北大荒精神的又一源头。在内有贫困、外有封锁的巨大困难面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早期创业者的一面旗帜。王震将军,作为当年南泥湾精神的创造者,将南泥湾精神撒播到黑土地,使其成为北大荒精神的重要来源。

  北大荒,曾经以它博大的胸怀,迎接着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优秀儿女,吸纳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热爱祖国、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勤俭节约、英勇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传统,在北大荒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迹。“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中,可以找到其深远的渊源。几十年来,北大荒人以多打粮食、多作贡献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北大荒人把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根植于北大荒的沃土上,并最大限度地物化于社会实践和物质成果之中,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弘扬,由此构成了北大荒精神的基本内核。

  倡导科学、精益求精、追求真理、富于献身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在参加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知识分子身上,再次得到了发扬。五六十年代,先后有5万余名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告别繁华的都市自愿奔赴北大荒,参加垦区开发建设,他们置身于广大拓荒者之中,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和智慧,把聪明才智与人民群众的力量融为一体,任劳任怨,坚忍不拔,默默耕耘;新一代知识分子,继承老一辈拓荒者的传统,敢想敢为,思想敏锐,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广大科技人员是科技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在北大荒这块沃土上,不断开拓,成绩斐然,涌现出以徐一戎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北大荒精神注入科学的内涵。

  从50年代第一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从胡耀邦手中接过垦荒大旗,到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从祖国内地,从京津沪等大中城市,共有10万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地去”鼓舞着他们带着梦幻般的理想,投身到北大荒火热的生活。他们为北大荒增添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知青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从北大荒人身上学到了坚毅、凝重和深刻,从北大荒人身上汲取了豪爽、真诚和纯朴的因子。他们把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第二故乡—北大荒,也把新中国青年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可贵品质融入于北大荒精神之中,构成了北大荒精神的重要内容。

  北大荒精神对传统的继承是批判的继承,它吸纳了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和青年一代最优秀的传统美德,通过“扬弃”,使北大荒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具有了科学的本质特色。

  --广泛的群体性。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北大荒的开发,不是个体的行为,也不是松散的群体行为。只有在强大的精神凝聚下,垦殖群体大军,才能成为荒原真正的主人。

  群体性,是北大荒精神最鲜明的特色。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把北大荒人联结成一个团结一致的英雄群体。北大荒精神是一种群体精神。

  北大荒,地处祖国东北边疆,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的地区之一。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导致历代王朝的军垦、屯垦纷纷以失败而告终。开发北大荒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新中国复转军人为主体的北大荒人肩上。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广大复转官兵,成建制地开赴北大荒,掀开了北大荒开发史上崭新的一页。这样的规模,称得上是我国军垦、屯垦史上一场伟大的壮举。脱下军装的战士们,放下了钢枪,走下战场,操起开荒的锄头,同来自祖国各地、各条战线的建设者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农垦大军,凭借着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戮力同心,向千古荒原发起了一轮又轮的冲锋,征服了沉睡的黑土地,把千古荒原变成了沃野良田“米粮仓”。

  建设大粮仓,发展大农业,实现现代化,这是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初衷,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北大荒人所要创造的,是现代的粮食工厂,是现代化的大农业。这在客观上要求在组织生产、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多个一切的相对集中统一,集约化经营。北大荒人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与这一客观要求相适应,他们在继承人民军队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基础上,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于一身,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北大荒人成为富于时代精神和风貌的现代农垦产业大军。

  --鲜明的时代性。时代为北大荒人创造了实现理想,施展伟大抱负的历史性机遇。北大荒人在实现理想的创业实践中,创造了以创业、奉献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它同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同生、同育、同步发展,是代表历史方向,反映时代风貌,推动时代前进,引导人们走向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时代精神。

  北大荒精神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拓荒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战酷暑,斗严寒,在人烟罕至的荒原上安营扎寨。“马架子”精神和“人拉犁”精神,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这充分表现了拓荒者不畏艰难,以苦为荣、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鼓舞北大荒人和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北大荒人顺应时代的要求,发扬战争年代和初创时期的那种革命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大胆探索,以兴办家庭农场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建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垦区的农业改革在经历了阵痛、徘徊之后,寻找到一条适合垦情的农业改革之路;打开垦门,以开放促开发,北大荒融入到国际大循环的轨道之中;北大荒人以建设商品粮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形成了年产200亿斤商品粮的生产能力和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北大荒人带来了新机遇和新的挑战,新的希望和新的考验。北大荒精神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使其永葆生机活力,北大荒精神的光辉旗帜才能永不褪色,高高飘扬。

  在北大荒精神的发展中,艰苦创业精神始终构成了艰苦奋斗的核心。不论是在垦区建立初期,还是新时期的第二次开发,北大荒人都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注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在新的时期,又把自力更生与开放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北大荒人并不注重艰苦奋斗的形式,重要的是把握那样一种不畏艰难,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屈不挠、不断开拓事业,完善自我的志向和高尚情操。

  北大荒人是以开拓者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他们战天斗地,征服荒原,从事一项与大自然做斗争的伟大事业。新的历史时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次新的创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与第一次创业相比,难度更大,意义更深远、更伟大、更艰巨,更需要勇于开拓精神。

  北大荒人在新的时期赋予勇于开拓以新的内涵。勇于开拓是科学的开拓;是在竞争中的开拓;是讲速度、讲效率、讲效益的开拓;是在全面更新观念指导下,敢试、敢冒、敢闯的开拓,因此,更富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北大荒人一向以顾全大局为已任。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北大荒人宁可牺牲自已,也要保证大局的发展和稳定,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后,顾全大局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北大荒精神也适应这一需要不断加以完善,他们承担国家最需要的商品粮基地建设服务于全局。他们改变传统的被动的服从指令性指挥的方式,以积极的、主动的进取精神,加快发展速度,以壮大局部经济支持全局。他们拆除传统经济的篱笆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逐步敞开垦门,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证了全国和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闪光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北大荒精神要体现出它的层次性特点。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保护职工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又要坚持扶困济贫,走共同富裕奔小康的道路,发扬社会主义的精神,还要高扬无私奉献的旗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要调动各层面、各界的积极性,提倡不同形式、各种方式的奉献精神。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伟大的创业实践,必然呼唤产生伟大的创业精神。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伟大实践孕育形成了北大荒精神,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又为北大荒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北大荒精神具有了丰富的实践性特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现代实践精神,一种立足北大荒农垦事业这一特殊基础上的时代精神,一种推动实践发展,推动时代前进的创业精神。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崇德向上的时代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意识形态,又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垦区来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好结合文章,进一步弘扬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涵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国家层次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回顾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历史,北大荒精神始终同垦区的开发建设事业同生、同育、同发展。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形势和任务也在变化发展,但北大荒精神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成为北大荒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法宝。可以说,北大荒精神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时代内涵,赋予了地域特色,提供了实践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北大荒的具象化。因此,垦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高举北大荒精神的旗帜,弘扬和发展北大荒精神。

  弘扬北大荒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垦区上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把垦区的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垦区从成立之日起,就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将为国家多打粮,为共和国农业现代化出经验、出人才的重任挑在肩上。60多年来,垦区创造了人类拓荒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成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华大粮仓”,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而这一过程中,无一不是靠北大荒精神的鼓舞与激励。应该说,北大荒精神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北大荒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北大荒人能够始终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努力奋斗的精神保证。因此,我们要弘扬北大荒精神,把国家对垦区的更高目标和要求作为己任,继续发挥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打造国际大粮商,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尤其要指出的是,在弘扬北大荒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垦区上下应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一项长期工作,在理念和行动上进行培育和践行,进一步强化思想舆论引领、新闻舆论引导、文化产品熏陶、先进典型示范、网络传播驱动和公益广告烘托,特别应结合深入开展的北大荒“三项教育”,让北大荒人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通过北大荒发展的成就,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奋发有为,共同建设北大荒人的精神家园。通过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意义,自觉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北大荒人弘扬北大荒精神的行动,转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职工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职教园区元培路(新区)邮编:235000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